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e课堂·讲学之风 >> 讲学之风 >> 讲座回顾 >> 文章详细

樊阳人文讲坛《王阳明与心学》阅读材料及思考问题
作者: 发表时间:16-07-13 点击率:3691

【手机浏览若嫌字小可以横过来看】【文中所有链接均可下载】

 

【讲座PPT下载《王阳明与心学》】(下载或点开)

这次的课件中,我引了不少原文(楷体字部分),并提前发给大家,各位可以作为阅读材料事先看一看(特别是没有时间阅读底下推荐原著的同学)并事先有一些思考。不过这样做的代价是提前“剧透”了呵呵^_^

 

【阅读材料】

前日与樊阳老师沟通后,回来再次斟酌了一下本次讲坛的推荐阅读资料(红字黄底部分为本次希望参与讲坛的中学生们阅读的材料,其他资料学有余力者可以参考)。

此次讲座交流,重点在王阳明的生平学问

●关于王阳明的生平,比较好的材料是弟子钱德洪编的《阳明先生年谱》,但篇幅长,而且是文言,读起来可能有点枯燥。邓艾民(1920-1984)的《王守仁的一生》(见《朱熹王守仁哲学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学生刚从浙图借到这本书]杜维明的《青年王阳明——行动中的儒家思想》(讲的是“青年”王阳明,和适合年轻人读)也可参考。还可参考《明史·王守仁传》

对于中学生,我推荐看一下《明朝那些事儿》(当年明月)中写王阳明的部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往下看,后面还会出场一些人物,如徐阶(上海松江人,扳倒了严嵩)、徐渭(徐文长)、汤显祖等等,都是王门的后学。该书虽然读起来像小说(写得很好玩),却很忠于史实(写得有凭有据)。我的一些学生说,他们就是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才开始对王阳明产生兴趣的。我始终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有真正深入的阅读。

关于王阳明的学问(心学),比较好的材料是《传习录》(上下卷为语录,中卷为书信),给大家推荐几个版本:《王阳明传习录详注集评》(陈荣捷注评,台湾学生书局,1983)、《传习录注疏》(邓艾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开谈<传习录>》(沙滩孤雁)。前两本为知名学者的专著,很严谨,后一本为网络达人的作品(对一般读者,我很推荐这个版本,深入浅出,也有一定功底)。

散篇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大学问》《拔本塞源论》(《传习录》里《答顾东桥书》的后面部分)、王门“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及《古文观止》选录的三篇(《尊敬阁记》、《象祠记》、《瘗旅文》,前两篇偏义理,后一篇偏叙述)等。

整本的《传习录》篇幅较大,散篇的文章又难见阳明心学全貌。樊老师希望我推荐给中学生的材料,既便于了解阳明心学的概貌,又能让大家直接读一点原文,经过一番考虑,我想到了钱穆《阳明学述要》(台湾联经版,繁体竖排)中的第五章“王学大纲”(网上找到的简体文字版错漏很多,我对照九州出版社《阳明学述要》[新校本]进行了校对和修正,大家可放心阅读),及六章“阳明的晚年思想”这一章主要内容就是上面提到的《大学问》、《拔本塞源论》、“四句教”,很遗憾我没在网上找到这一章的简体文字版,大家就将就看繁体竖排版吧)。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读读整本书(这本书很薄!)。钱穆的这本书,陈列原著的篇幅多于自己点评的篇幅,既能了解王学的大略,又能读到原汁原味。

读懂王阳明的书,和读一般的文学作品不一样,暂且不能读懂,是很正常的事情。读阳明心学,最好有两方面的铺垫,一是自己内在的生命体验,二是对四书五经(尤其是四书)有一定的熟悉。

最后,再给学有余力者,推荐日本阳明学大师冈田武彦(1909-2004,大家到时候去王阳明故居会看到这个名字)的《王阳明大传》(这本书结合生平和学问,而且内容很深入详尽的书)。还有秦家懿(加拿大著名华裔汉学家)《王阳明》(我觉得这本书有更宽阔的视野)。   

以上只是建议,大家还可以带着下面的问题以及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索相关的资料,24日那天可以一起讨论。

 

【思考问题】

在王阳明生平的资料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王阳明心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当时的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当时的西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问题到时也可以请樊老师讲一讲)

◆王阳明的心路历程(通常被概括为“五溺三变”),这对处于青春期(心理转型期)中的各位同学来说,有什么启示(或者说对你人生的转化、成长有什么借鉴)?

王阳明的人生经历中,有哪些你很感兴趣或印象深刻的事情?可以进一步查阅文献深入了解。

◆王阳明被称为“真三不朽”(这几个字我们到时可以在王阳明故居看到):立功、立德、立言,你觉得这三者的重要性的排序以及关系是怎样的?因为这个问题很多同学问过我,外王(外在功业的建树)有必要先内圣(内在心性的修为)吗?

◆于是又可联系到前天在车上和樊老师探讨的问题,遭遇困境,求诸内还是求诸外?王阳明的做法是求诸己(事实上中国古代的优秀士人也都是这么做的)、致良知。但今人的思路更倾向于求诸外、变革外部环境。这两者有没有矛盾?(特别想说明的,心学所说的心,绝对不是一己之私心,返回内心,不是说退缩到自己的狭窄内心之意)

在看王阳明心学的资料时,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王阳明心学的来龙(之前理学的发展)和去脉(王学后来的分化和衰落,以及在日本的流行等)是怎样的?

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心即理”(什么是“心”,什么是“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吗?),……这些话究竟是什么意思?王阳明的学问和他的人生有什么样的关系?

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的分歧在哪里?为什么它们又被统称为“宋明理学”?

◆王阳明所说的“心外无物”是主观唯心主义吗?(我们五年前去王阳明故居参访时,简介里就有“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之类的说法)可以结合《传习录》里“岩中花树”一段体会一下。

你怎么理解王阳明晚年的“四句教”?四句教后世争议很大,有人认为王阳明是“阳儒阴释”,表面上是儒,骨子里是禅,这个你怎么看?

◆你是怎么看待宋明理学的重要观点——“存天理、去人欲”的?明末以后,不少学者批判王学(及其后学),甚至把明朝灭亡归罪于心学,你怎么看?

这是我暂时想到的问题,仅供大家参考,不必囿于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带来更多的问题。

 

 

20151014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