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身心自助·心理/中医 >> 健心房沙龙 >> 主题沙龙 >> 预告|回顾 >> 文章详细

健心房沙龙 第20期 “哲学咨询”——化解我们心中的大问题(20161016)
作者: 发表时间:16-07-17 点击率:4249

 

预告

 

缘起

 

本期健心房沙龙的主题是关于“西方哲学”和“哲学咨询”的,为什么会想到这个话题呢?当然还是离不开我自己的“问题”。

实际上历次沙龙的主题,都源于我自己生命中遇到的“问题”,我是一个“问题中人”。

准备每一期健心房沙龙,也是在梳理自己的人生,从自己的人生中梳理出那些可以帮助自己往前走、帮助他人走好人生路的东西

我相信卡尔·罗杰斯的那句话:“What is most personal is most general.(最个体的也就是最普遍的)” 从自己真实生命而来的东西,才能真正贴近他人的生命。

我越来越发现,反思我个体的阅读轨迹和心路历程,与身边年轻人分享(“切己体察进而“推己及人),于己于人都是有益的。

 

我与西方哲学

刚进大学时,我就从图书馆借过一本西方哲学史教材,硬着头皮只读完古希腊部分;我还清晰地记得坐在邵体馆前的石椅上“啃”一本黑封皮的《尼采文集》,却怎么也“啃”不动(很后来读到周国平的《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才真正有所了解);还有克尔凯戈尔的日记、卢梭的《忏悔录》和《孤独漫步者的遐思》、叔本华、弗洛姆、伯格森;等等。我现在还留有当年的一些读书摘记(见附录2)。

当时的我,是一个从没受过哲学启蒙的工科生,经常是,那些哲学书的字都认识,却怎么也读不懂。读不下去怎么办?又“顽强”地继续找其他书。还去听过不少讲座,讲海德格尔的,讲终极关怀(我还记得听完讲座,问了老师第一个说明我啥都没听懂的问题:到底什么叫“终极关怀”?)……似乎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在驱使我执着地去学习这些跟我所学的专业(机械)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

我想这股内在动力就是我心中的“问题”,那些从儿时特别是青春期开始就缠绕在我心头、却没人回答我的“大问题”,诸如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等,一大堆的问题。这些问题,周围的人都不太关心,体制的课程又从不涉及(在我看来,所谓的大学生修养课,与修养无关;所谓的思想政治课,与思想无关;所谓的哲学原理课,与哲学无关),而西方哲学书,是我隐约感到可以给我一点回应的资源之一。当然,我也不是对所有的哲学家都感兴趣,我只对那些回应我“问题”的哲学家感兴趣,比如“存在主义”因为那时的我,正好困惑于人生价值、意义、自由、选择、孤独、生死之类的问题

我当时的情形,就好比在墙外嗅到了哲学花园里的花香,但怎么也找不到这座花园的门在哪里。不过现在回过头来想,看不看得懂是其次的,那时千方百计地去找书、千辛万苦地去啃书,这些行动本身,对我来说就是一种慰藉实际上,这执着的求索行动本身就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

因为哲学(philosophy)的本义是“智慧”,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之者,好之者不如之者”。对于西方哲学,我至今只是一个门外汉,读过的原著很有限,而且后来的阅读重心逐渐转向了东方哲学(因为我在东方哲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回应),但这种“爱”“好”,依然还在。

我还记得《苏菲的世界》中的话:
苏菲收到一个陌生人的来信,信中尽是些奇怪的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世界从何而来?这些都是谁都不了解或者自以为了解,而且谁都没工夫去关注的问题。苏菲开始思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把他引入了智慧的世界。
艾伯特告诉他: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对这个崭新的世界怀有强烈的好奇心,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会东摸摸西摸摸问这个问那个。不过当他慢慢成长时,他也就慢慢习惯世上的一切,变得麻木了。
所谓哲学家就是终其一生都像个孩子一般敏感,终其一生对这个世界保持着好奇心的人。
艾伯特说,我之所以要给你上这门哲学课,是因为我不想听任你变得像其他人一样没有感觉、无动于衷。我希望你有一个好奇、充满求知欲的心灵。我不希望你长大之后也会成为一个把这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人。

 

我与“哲学咨询

“哲学咨询”、“哲学咨询师”、“哲学咨询诊所”——听起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

我最早知道“哲学咨询”,是十几年前,在西溪校区东北面的“文史书店”(杭州曾经有很多这样的实体书店,后来都关门了)里翻书时,偶然看到的。

哲学咨询也称为“哲学实践”、“哲学咨商”(台湾翻译)、“哲学治疗”,在日本称为“临床哲学”,在韩国称为“人文治疗”(个人觉得这个称呼特别棒!)。在西方,是一个确确实实存在的行业。1981年,德国哲学家基德·阿肯巴哈(Gerd Achenbach)在科隆创办了一家“哲学实践”机构,之后,哲学咨询便迅速地在许多地方推广开来。

简单地说,“哲学咨询”就是用哲学帮助人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台湾辅仁大学潘小慧教授将其定义为:“一个受过训练的哲学人借由哲学的方式,如借助哲学经典/文本、哲学概念、哲学理论、哲学家或哲学方法,帮助个体克服他/她个人所可能面临的成长障碍,以达到个人能力的最适当发展的过程。”加拿大学者Peter Raabe称之为“自我的哲学关怀”(the philosophical care of theself)。

事实上,哲学咨询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历史上,哲学原本是实践性、治疗性的,古代的哲学家并不像今天那样,躲在书斋、象牙塔里,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中国和印度的哲人自不必说,西方也是如此,如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每天都要去雅典街上和人对话、辩论“幸福”、“生死”乃至“善良”等人生问题;伊壁鸠鲁把哲学称作“心灵的治疗”(therapy of the soul),认为哲学如果不能减轻人们的苦恼,就是空洞无意义的;塞涅卡主张哲学就是帮助人们去面对贫困、财富和死亡,他说:“哲学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呢?就是咨询。当一个人面对死亡而另一个人面对贫困之时,他们可以从哲学这里找到希望和帮助。”并写有《哲学的治疗》一书。古罗马的波依修斯在身陷牢狱遭受酷刑时,写下《哲学的安慰》一书。等等。

但是到了中世纪,哲学沦为“神学的婢女”,与现世的人的存在产生了疏离;文艺复兴之后特别是在康德之后,哲学成了纯思辨的学问,应用性几乎丧失;18世纪中叶后,心理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哲学越来越变为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高冷学问。对此,有不少哲学家提出过批评,比如美国哲学家杜威,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认为当哲学作为一个由哲学家建立的方法被用于处理人的问题时,才能显现出其真正价值。他说“哲学问题源于广泛的社会实践之难题的事实已经被掩饰了,因为哲学家变成使用技术性语言的特殊阶层,而不对问题本身的情况加以描述探究。”维特根斯坦也把哲学视为哲学疾病的治疗。他问道:“如果哲学仅能让你以逻辑讨论抽象的问题,而不能增进你对日常生活重要问题的思考技巧,那么学习哲学何用?”

所以,正如欧阳谦教授所说,“哲学咨询”是“一种返本开新实践哲学”,是要“回到苏格拉底”,复兴苏格拉底的“对话”传统、“实践”传统、“心灵治疗”传统,让哲学从书斋重新走向现实生活。苏格拉底说自己是一个“精神上的助产士”,这对哲学咨询师是一个极佳的描述。哲学咨询的具体方法,有阿肯巴哈的“超越方法的方法”、Lou Marinoff的“宁静法”(PEACE)、Peter Raabe四阶段法(FITT)等(详参关于“哲学咨询”的相关文献)。

在哲学咨询的发展过程中,很有特色的是法国哲学家M·苏特1992年创办的“哲学咖啡馆”(现在法国已有几百家之多),定期在某家咖啡馆举办的哲学沙龙(“沙龙”这种形式,最早就源于法国,“沙龙”一词,也译自法语),参与者没有身份限制(通常有大学生、学者、作家、家庭主妇、的士司机等),讨论的主题完全由参与者共同选定,内容可大可小或具体或抽象(如自由正义幸福问题,如性爱婚姻职业问题)。这和我创办的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健心房沙龙,经典会读等),是不谋而合的(只是我们喝的不是咖啡:P)。哲学咨询中采用的三种“对话”形式:开放性对话、自己与自己对话、文本对话——也正是我们在读书会中常常所采用的。

我曾在《人心与人生——我生命中的一个夙愿》中说,我这些年来所做的许多事(心理咨询;健心房的主题沙龙;无形书院的经典会读、人文行走、日新晨读;生生学堂义塾的亲子经典诵读;从内圣到外王公选课等等),其本质都是一种“咨询”(一种广义的“大咨询”,即使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也从来没有把我的工作局限于心理咨询),都是通过平等、真诚、开放的对话,互助人的成长,我称之为“人心·人生·人文”公益咨询。

 

★本次的“哲学与人生”沙龙

西方哲学的原著,或许因为文化、翻译的隔阂,不易接近(至少对我而言是如此)。好在有一些“大家”(大师)写给“大家”(大众)的哲学书,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书窥见一点点智慧的亮光。可喜的是近年来翻译过来的这类书越来越多了,这次我推荐给大家阅读的,就是一些比较有名的西方哲学入门书。

这些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哲学问题出发,一类是按哲学史编排。前者推荐《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等;后者推荐《苏菲的世界》、《哲学的故事》 等;另外,可参考台大傅佩荣老师的通识课讲义《哲学与人生》。(电子版下载见附录1

我个人更偏好前者,就本次沙龙的目的(不是为增加哲学知识,而是为回应各自心中的“大问题”)而言,我也更推荐前者。

我是这样设想的,有意愿来参加的同学,请先看一下我推荐的三本从“问题”出发的西方哲学入门书的目录(几乎涵盖了哲学的所有“大问题”),从中挑两个你感兴趣的(或者曾经有过思考的、曾经缠绕过你的),阅读以下相应的章节,看看对于这些与我们曾经提过的“大问题”,那些伟大的哲学家是如何回应的,他们的回应能否给我们启发。当然,你会发现,里面并没有确定的答案(甚至有可能变得更疑惑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思维开启了。

【如何报名参加】

●对这本书感兴趣、意向参加的同学或团队,请加一下我的微信(13588751475,微信号yhfyanghaifeng)发我一条消息告知,我把你们加到“健心房阅读疗法沙龙”微信群以便于沟通和交流,因为沙龙前需要大家做阅读思考的准备,沙龙后需要大家有心得感想的反馈。

也欢迎学生社团、组织、班级等以小团队的形式报名参加(相互间可能比较熟悉,方便深度交流),我想许多社团、组织也在寻找有意义的团队活动吧,那就赶快行动吧^_^)

沙龙前准备的基本要求是:把推荐的电子书相应章节(能借到纸质书则更好)浏览一遍,准备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比如你印象深刻的、比较有感触的,可以做一点简单的笔记),到时来参加时带过来分享。

凡是来参加,有分享、有反馈的同学,我都可以送您一本书(什么书你可以自己选择,我会写上寄语)。

沙龙的基本形式:简单介绍/心得交流/答疑解惑。每次我们都围绕一个人生的主题,借助一两本好书,谈谈心、聊聊天,通过真心诚意的交流互助(和书的作者交流,和身边的人交流),来认识自己、帮助自己。我们的主旨是通过阅读与交流,化解人生问题、互助生命成长。

关于健心房及沙龙:我们过往的沙龙主题和阅读书目如何通过阅读疗愈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的人生——我的阅读疗法实践与思考讲座视频);健心房入口处的简介海报 及该栏目下的其他文章。

 

附录1:推荐参考书籍电子版下载

首先推荐的是三本从“问题出发的西方哲学入门书:

《你的第一本哲学书》[美]托马斯·内格尔 当代中国出版社2005

导言
1 外部世界是否存在
2 他人的心灵
3 身心问题
4 词语的意义
5 自由意志
6 对与错
7 公正
8 死亡
9 生活的意义

 

《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第6版)[美]罗伯特·所罗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导言 做哲学
第一章 哲学问题
第二章 生活的意义
第三章 上帝
第四章 实在的本性
第五章 真理的追寻
第六章 自我
第七章 自由
第八章 道德和好的生活
第九章 正义和好的社会
第十章 非西方哲学
第十一章 美

《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西]费尔南多·萨瓦特尔 北京大学出版2007

引言 为什么需要哲学?
第一章 从哪儿上路?
第二章 我只知道我一无所知?
第三章 我是谁?我是什么?
第四章 我们何以为人?
第五章 我们在哪里?世界是什么?
第六章 自由得不自由?
第七章 自然得不自然?
第八章 社会机器?大同世界?
第九章 美的颤栗?
第十章 迷失于时间中?
结语 没有缘由的生命?

这三本书中,特别推荐前两本,尤其推荐《你的第一本哲学书》,作为参加本次沙龙的必读书,希望大家来之前都能浏览一下,很薄,只有一百二十多页,而且整本书几乎没有提到一个哲学家的名字,专有名字出现也不多,实在是写给普通读者的!《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则更学术一些,但作为教材来说,已经够贴近大众了。前一本你读完后,会引发你的哲学思考,但对西方哲学史还是一点印象也没有,后一本则很好地兼顾了两者。

此外,在推荐两本按西方哲学史展开的入门书。傅佩荣老师的哲学通识课也可参考。

 

《苏菲的世界》[挪威]乔斯坦·贾德 作家出版社1996

【英文版】  电影

《哲学的故事》 [美]威尔·杜兰特 三联书店1997

《哲学与人生》(台)傅佩荣 东方出版社2005

 

附录2:大学时的哲学书摘

  

 

原先拟定的题目为——哲学与人生:一起感受“哲学咨询”的魅力。

 

小记

 

报道:链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图书馆网

化解我们心中的“大问题”--记图书馆健心房读者沙龙第二十期《哲学咨询》

金秋十月,桂子飘香,图书馆健心房迎来了第二十期读者沙龙,杨海锋老师和热爱阅读与思考的同学们齐聚一堂,共同交流哲学与人生的问题。

读者沙龙上,杨老师首先谈起自己关于西方哲学的阅读轨迹和心路历程,与年轻的同学们分享这些最真切的人生经验和阅读感悟,带领大家走进智慧的世界。杨老师结合本次沙龙的推荐阅读书籍《你的第一本哲学书》《哲学的邀请:人生的追问》和《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以及多年广博深厚的哲学研究理念,与大家展开交流与探讨,他指出,哲学咨询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借由哲学的方式,包括哲学经典与文本、哲学概念、哲学理论、哲学家或哲学方法,帮助个体克服所可能面临的成长障碍,以达到个人能力的最适当发展。

随后,大家就各自的阅读感受以及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与杨老师展开热烈交流,包括人生价值、意义、自由、选择、孤独和生死等问题,通过这些平等、真诚、开放的对话,帮助同学们走好人生之路。财管2013级的谭同学对西方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感触颇深,他认为,死亡不是人生的终极意义,人应该关注当下,保持清醒,追求自由和独立人格,透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不被物质世界过多地蒙蔽,释放生命的内在,活出人生的本真。广电2016级的韩同学也深有感悟,他认识到人不仅仅活着,还在思考,这也正是哲学的魅力,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临床2016级的宓同学表示,参加健心房之前她觉得哲学是枯燥乏味、晦涩难懂的,交流之后才发现哲学很有意思,许多问题并没有明确绝对的答案,通过阅读与交流她开阔了视野,且行且学习。
最后,杨老师倡导大家多阅读,多思考,保持好奇和充满求知欲的心灵,以哲学方法为指导,克服成长障碍,解决现实问题,助力生命成长。

 

反馈

财管2013级谭逸文:
健心房沙龙: 我一直认为,哲学应该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些思考,有所想,生活才能有所突破。本书会抛出许多可以一起去想的问题,而不只是灌输某个人的理论,这是极有意思的,在讨论后我也再去整理当时感触颇深的西方海德格尔提出的“向死而生”,从沉沦中清醒,有自由有独立人格,在对死亡的体验中反顾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走向死亡不是终极意义,其意义还是让我们想明白,如何在活着的时候更好。东方哲学是我更为向往的,在于其微言大义,在于其不会过多去讲述过去和未来,而更是关注当下。这些启迪在于不被物质世界过多的蒙蔽,去活出原本的样子,释放生命内在的东西。好了歌 中的一句“反认他乡是故乡”也让我感触很多,那么抽空想想看似不得解的哲学,更在于认识 何处是吾乡。


临床2016级宓舒逸:
参加健心房之前,潜意识里面觉得哲学就是枯燥乏味难懂的,并且我深深地坚信着教科书上的话,交流之后才发现哲学原来很有意思,很多问题也并没有教科书上那样明确的答案。总之,视野开阔了很多,且行且学习。


广电2016级韩晨柯:
一直默认哲学家们为偏执狂,去探索一些常人习以为常的事。参加此次读书沙龙后,我更加肯定了这个想法。不同于高中历史书上难以理解的西方哲学家的个人观点,《你的第一本哲学书》讲得更加通俗,其囊括了人类社会的九大问题。我们的交流不仅局限于书本,还扩散到各个方面,非常有趣。从尘埃到宇宙的放缩,从前世到今生的轮回,从电影到哲学的跨越,从平民到上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其实好与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并不仅仅活着,你还在思考,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吧。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