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身心自助·心理/中医 >> 健心房沙龙 >> 主题沙龙 >> 预告|回顾 >> 文章详细

健心房·阅读疗法沙龙 第19期 和管理大师德鲁克学自我管理 20160605
作者: 发表时间:16-04-28 点击率:4497

 

预告

这次沙龙读的书,回到了我的老本行之一,也就是我研究生所读的专业——管理。当然我们关注的,仍然是个体的人生,也就是关于我们自身的管理。

彼得·德鲁克(Peter F.Drucker,1909~2005,也有译为杜拉克),在我们读研究生时,这个名字是如雷贯耳的。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大师中的大师”,曾7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获“总统自由勋章”。他是“在一个充斥着自大狂和江湖骗子的行业中一个真正的具有原创性的思想家”(媒体评价);“假如世界上果真有所谓大师中的大师,那个人的名字,必定是彼得·德鲁克。”(《经济学人》评价)。

为什么推荐德鲁克的书?我还是一贯的理念:学习某一个领域,就要读这个领域中最顶尖、最经典的书,德鲁克无疑是管理学领域的顶尖和经典!

他1954年出版的《管理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开创了“管理学”这门学科;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是全球管理者的必读经典;1973年出版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anagement: Tasks, Responsibilities, Practices)被誉为管理学的圣经……

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在于成果。”这一理念,也是我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邢以群老师身体力行并谆谆教导的。

 

【阅读书籍篇章】(及电子版下载) 

本次的健心房阅读疗法沙龙,我精选德鲁克其中两本书里的部分篇章(内容有重复),与个人成长和自我管理相关的,推荐大家阅读(大家可以下载底下的电子版,仅供个人研究学习之用)——

 
《21世纪的管理挑战》 《个人的管理》  

【推荐阅读章节】

本文据说是《哈佛商业评论》创刊以来重印次数最多的文章之一。

第6章 自我管理
导言
我的优势是什么
我如何做事
我属于哪里

我能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维系人际关系的责任
你的下半生
并行不悖的事业

 

【推荐阅读章节】

第三篇 自我管理
第六章 彼得·德鲁克的七次经历
目标与愿景——威尔第的话
“上帝能够看到神像的背面”——菲迪亚斯如是说
继续学习——一名新闻记者的决心
回顾总结——主编的倡导
“在新的职位上应该做些什么”——资深合伙人的告诫
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耶稣会会士与加尔文会会士的发明
“凭什么不被世人忘记”——熊彼特如是说
学而知之
个人对自己的责任
第七章 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价值现
自己的长处在哪方面
自己是怎样取得绩效的
自己的价值观是什么
自己的职业归宿在哪里
(*此处蓝色部分与左侧书中蓝色部分大致相同
第八章 掌握自己的时间
时间需求
时间问题的诊断
时间管理
消除浪费时间的因素
整合“可酌情支配”的时间
第九章 专心致志
舍弃过去
轻重缓急
胆识

 

 

【如何报名参加】

●对这本书感兴趣、意向参加的同学或社团,加一下我的微信(13588751475,微信号yhfyanghaifeng)并发我一条消息告知,我把你们加到“健心房阅读疗法沙龙”微信群以便于沟通和交流,因为沙龙前需要大家做阅读思考的准备,沙龙后需要大家有心得感想的反馈。

也欢迎学生社团、学生组织、团委学生会、班级等以小团队的形式报名参加(相互间可能比较熟悉,方便深度交流),我想许多社团、组织等也在寻找有意义的团队活动吧,那就赶快行动吧^_^)

凡是来参加,有分享、有反馈的同学,我都可以送您一本书(附寄语)。沙龙前准备的基本要求是:把电子版书(能借到纸质书则更好)浏览一遍,准备一些可以讨论的问题(比如你印象深刻的、比较有感触的,可以做一点简单的笔记),到时来参加时带过来分享。

沙龙的基本形式:简单介绍/心得交流/答疑解惑。每次我们都围绕一个人生的主题,借助一两本好书,谈谈心、聊聊天,通过真心诚意的交流互助(和书的作者交流,和身边的人交流),来认识自己、帮助自己。我们的主旨是通过阅读与交流,化解人生问题、互助生命成长。

关于健心房及沙龙:我们过往的沙龙主题和阅读书目如何通过阅读疗愈我们的心灵、开启我们的人生——我的阅读疗法实践与思考讲座视频);健心房入口处的简介海报 及该栏目下的其他文章。

 

小记

 

照片

 

 

反馈

 

孙卓婷(法学1304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个活动,不过我一直认为这种先读书然后由老师带领进行学术与人生思考的读书活动很好。可惜我已经快大四了,有机会我还是会想来参与。

今天讨论的是德鲁克关于自我管理的问题,虽然之前没有读过他的书,但是通过今天的讨论我还是大约了解到了德鲁克的一些思想和观点。德鲁克说不要妄图去改变自己,其实这个观点我也是存有疑问。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可是前几天跟一个老师的交流她就感叹于人的可塑性太大,尽管她已读到了博士,但谈起专业她还是觉得自己对于法学这个学科的热爱并没有特别突出,自己当时理科也很好,学习文科只是偶然,甚至她也会畅想,如果当初她没有选择法律,她现在会是什么样?对于法律她或许谈得上热爱,却永远谈不上痴迷。

其实在人生的众多职业中,真正会对自己的职业痴迷的,又会有几个,多数人只要能达到热爱的程度就已经来之不易了。就像每个学科一样,每个职业其实也是这样,类似于干一行厌一行,且不说你一开始对它是否热爱,即便是热爱的,到后期也可能会感受到种种阻碍与重复。其实我觉得厌倦从某种程度上是必然的,很多人连看一本书的耐性都不见得有,更何况是几十年如一日的职业呢?即便那是一本开始令你兴致满满的书,读了二十几页也不免会有一种枯燥乏味的感觉。其实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在这一点上都有相同之处。重要的不是乏味,而是感到乏味之后你能否重新进入,获得一种初学时所没有的体验。温故知新,其实单纯的炒冷饭应该是很枯燥的,但是生活中的人与事有其奇妙的一点,那就是哪怕是看一部你以前已经看完的电视剧当身旁的人在看时你也会津津有味地加入他们,一起探讨剧情,甚至有想重新回味一遍的感觉,而你也会发现很多你在看第一遍时所不曾发现的细节,同样的东西,换个时间场所,对你的感受也是大不相同。          

所以我想,对于“职业厌倦”的忧虑其实每个人都会想到,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也都会体验到,关键在于你能否在你原来的职业中发现一些新的,或者说能让你感觉到虽然看似一致,但并非千篇一律的感觉。而你已经成为行家,可以涉猎更多的领域,也可以将他们更好的运用到你本来的职业当中来,当然如若完全跳出原来的框架去寻找一种崭新的人生,那也是有可能的,不过那可能属于生命中的冒险家会干的事,大多数人还是不敢做关于自己太多的改变的。不过话又说回来,可能大部分生活于底层甚至中上层的老百姓并不会考虑太多偏意识层面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每天就这样过着可能是最理所应当的。就像我们说的保安以及清洁工,如果他们会像我们刚才那样的分析或思考的话他们可能也就不会成为一名保安了,自然也不需要刻意地去寻找所谓的原本事务中所存在的“新鲜事物”。

这里其实必须强调一点,大多数人的思维其实有差别,但人们所感知的感受其实大多相似,也就是说其实清洁工和保安也同样会思考这些关于职业甚至人生的问题,只是他们想得不多,且更偏向于保守以及他们所认为“正常”的日子,可能归根结底,还是缺少一份走出自己笼子的胆识与气魄吧。

最后再提一些建议吧,我觉得杨老师办的这个活动很好,除了大学生常见的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等问题之外,我觉得也可以加入各种多元的因素,类似于政治、宗教、文化、美学之类的,虽说杨老师自嘲我们是“冷冷清清的风风火火”,但我相信哪怕参与的人是少数,但那也是懂得思考的少数,而且这样可以让一些大一大二课业还不是那么繁重的学生多逼迫自己看看书,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当中多一些思考也见识一下不同专业的人文情怀,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

 

至于想要的书,我现在暂时也好没想好,不过听老师的介绍感觉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不错,要不就直接选择梦的解析好了。

 

马以帖(金融14届)15057764930

专注自己的长处!我是一个比较大众的人,我发现在听很多人讲了道理之后反而更迷茫了,因为价值观太多而难以取舍。渐渐地我发现其实拥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观是很重要的,而那个搅扰我的就是贪心了,想要什么都好,最后啥也没决定出来。今天讲到的专注自己的长处,也有点像,填洞式反而最后只是填平还不如花精力在自己认可的地方,也许久了那其余的洞也被高处散下来的石子填上一些。哈哈,看我自己写的,始终还是放不下自己的短处,但我要让自己心里舒坦,便去挑战自己短处的同时将重心更加放在长处上!
今天我还问了老师自己专业方向的事,在面对这些迷茫时,我突然想起一个朋友和我说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不敢迈出那一步是不是说明我们对上帝没有信心?其实到现在我也还没有完全能回答她。哈哈,有时候想外国人那么直接简单也许和他们语法简单有关,中文这么复杂,人也是。尽管没有明确,还是希望暑期的实习后慢慢有些方向性。也好为以后有这么多困惑的人来看看!
哦对,这是第一次参加读书会,觉得很好!! 老师,加油!
老师,我没想出什么书,你来挑吧!哈哈                       

 

李梅秀(日语1501
听了这期的健心房,才真正明白所谓的扬长避短…有些事总是会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暧昧的两方面的,但很多时候,人生没有这么多时间让我去犹豫…所以在这种条件下我应该做什么呢?果然还是尽可能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吧,如果没有将自己提高到一个层次,我没有任何权利说话…我虽不愿意竞争,但社会不允许这样的人存活,我们的责任也不允许我们这样做…可我还是不愿意为了那些虚无的东西屏蔽自己的人生…

其实,现在我感觉自己已经形成了个独立的个体,也知道了自己当下要做什么,并且设想过将来,虽然在别人看来,我的努力太死板,太傻,但我认为我现在做的是我能够选择做的事情中最简单最轻松的,我通过不断地学习,报名网班,阅读什么的,提前把我的大学生活的大半时间就压在那里了,我借口“学习本是一个人的事”,但我又知道有时候我在用这些事逃避了所谓的人际交往,逃避了我内向的性格应该要尝试面对的难关,我努力的提升自己的价值,逃避了很多…

我认为有喜欢做的事是好事,我很羡慕那些能专注于自己的兴趣的人…当然我也很幸运的成了喜欢自己专业的30%的人中的一员…但不够,我不敢打包票,所以现在我还在外面报名网班学会计的相关知识…这是技能,是证明。

我对日语是喜欢的,对会计是并不讨厌,我很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虽说我没有颜值,没有把自己想法尽情说出来的口才,性格又内向,这些使我在要面试时那关都落选了…所以我潜意识里开始选择逃避……不过现在我也又在报名层导师的职位,感觉会落选…虽然希望能当上,但那样的意识让我感到恐慌…

青少年都是有向上的趋势的,我也是,所以我认为现在暂时这样还没关系…也许我会在某一天遇到并且抓住某个机遇不是吗?

乡村教师…老师说的虽简单,但是家里没有一定资本的人无法让孩子们这么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兴趣…

我从很久就开始考虑我为什么活在这世上,当然自己也感觉自己很无中生有…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责任”。父母在我身上投入了太多金钱,精力以及时间等,我已经不能再毫无顾虑地死去了,我的以意外保险可能获得的收益,根本抵不了父母在我身上的投入…所以没有一定资本的人家的孩子,我不认为他们能如此“任性”…如果他们真要坚持,那必须做出成绩…我们除了在不损害他人利息的前提下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还必须对自己周围的人负责…当然,凡事都有意外,不过大部分人不在这意外中。

(暂时只想到这些…昨天听了倒是真的有很多想法的,现在那些思绪都飞了…)

 

任宇(通信工程2012级)

彼得·德鲁克是知名管理学家,而本次推荐的书中片段更偏重自我管理、自我成长与杨老师一贯主张的“从人应该从自己内心探索未来的方向”是契合的。交流中杨老师结合自己在研二确定今后要从事老师的例子,提到书中一个观点很有意思“人将会在25岁左右知道自己长处是什么,将来会向哪个方向走”而在场很多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无须过多的担心,因为他们现在正是探索的年纪。目前我正在一步步迈向25岁的关口,希望到时真的可以明确自知。但无论如何,日日自省,探寻自我应该是一生的事情吧!

 

 

照片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