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人文走读 >> 边走边读 >> 文章详细

路晓农:梁祝读书处究竟在哪里?
作者: 发表时间:17-02-04 点击率:4007

 

梁祝读书处究竟在哪里?

晓农    来源:吴文化专刊

粱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是从同窗共读开始的。传说中的梁祝读书处甚多,哪里才是真正的梁祝读书处呢?

梁祝就读于杭州万松书院的传说,流传甚广,在宋大观元年(1107)李茂诚的《义忠王庙记》中就有了影子。该记云:神讳处仁,字山伯,姓梁氏,会稽人也。神母梦日贯怀,孕十二月,时东晋穆帝永和壬子三月一日,分瑞而生。幼聪慧有奇,长就学,笃好坟典。尝从明师过钱塘,道逢一子,容止端伟,负笈担簦渡航,相与坐而问曰:子为谁?’曰:姓祝名贞字信斋。曰:奚自?’曰:上虞之乡。’‘奚适?’曰:师氏在迩从容与之讨论旨奥,怡然相得。神乃曰:家山相连,予不敏,攀鳞附翼,望不为异。于是,乐然同往,肄业三年……”这段话,翻成白话,就是:本庙祭祀的神叫梁处仁,字山伯,会稽人。其母梦与太阳交,怀胎十二个月,于公元352年三月初一日生下梁山伯。山伯自幼聪明,抱负很大,爱读三皇五帝之书。曾求学过钱塘,遇一学子同船而行。从他们的问答中得知,此人叫祝贞,字信斋,来自上虞,前往读书,老师就在近处。两人很谈得来,梁山伯提议作伴同行,于是,一起就读,同学三年……”既然祝英台说老师就在近处,那么,钱塘附近大概就是杭州吧。

真正提到梁祝到杭州读书的,是明末清初的小说、曲艺话本和戏曲,其中冯梦龙在《李秀卿义结黄贞女》中说是到余杭读书。但这些话本和小说,都没有说读书处是在万松书院。即便是近代和当代的越剧里,也只是说上杭城读书,同样没有说就读于万松书院。据说,最早把梁祝与万松书院挂钩的,是李渔的戏曲《同窗记》,戏中把凤凰山、草桥、长亭等万松书院附近的景色都写了进去。《同窗记》今不见著录,笔者查阅了李渔所留下的《笠翁十种曲》、《笠翁传奇十种》,共收剧本20出,没有《同窗记》这出戏。收入《梁祝文化大观》中的残存折子《河梁分袂》、《山伯赛槐荫分别》和《访友》均出于明末刻本,注曰出自《同窗记》。但残存折子中,并未看到凤凰山、草桥、长亭等。李渔,原名仙吕,明末清初兰溪人,入清流寓金华、杭州、南京等地,改名渔,改字笠翁,家设戏班,终老杭州。他的剧作当是清代的事,明木刻本中的《同窗记》残本,很可能不是李渔所作。

梁祝据清康熙《杭州府志》载:万松书院在仁和()凤山门外西岭,明宏治十一年(1498)浙江右布政周木建。乾隆翟灏《湖山便览》也说:敷文书院,在万松岭,明弘治十一年浙右参政周木以废报恩寺改,奉先圣像,名万松书院。万松书院建院时,梁祝已死掉一千多年了。只是因为明末清初时,万松书院已成为浙江的最高学府,名声很响,才产生了梁祝于万松书院读书的说法,但这只是梁祝传说流传千年之后,根据《义忠王庙记》的记载,附会流变的传说而已。

我国其它地方,也有梁祝授业游学读书的记载或传说。明末张岱的《陶庵梦忆·孔庙桧》称:己巳至曲阜,谒孔庙,买门者门以入。宫墙上有楼耸出,匾曰: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骇异之。他说看见孔庙宫墙上有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的匾,觉得很诧异。清乾隆年间的弹词《新编东调大双蝴蝶》称梁祝到鲁国求学,拜于孔子门下。咸丰年间的鼓词《柳荫记》也说梁祝到尼山读书,拜孔子为师。尼山在曲阜附近,与邹县相连。光绪年间的川剧《柳荫记》则说梁祝到杭州尼山读书。笔者查阅了几部《杭州府志》以及钱塘、余杭、仁和、临安县志,这些地方境内均没有尼山。根据清代话本中梁祝受业于孔子的情节,其尼山应指山东尼山。但80年前马太玄先生和80年后的我分别查阅了康熙和乾隆年间的《曲阜县志》,却并无梁祝读书的记载;豫剧中又称梁祝读书处在河南汝南红罗山,但笔者查清康熙《汝阳县志》(1913年改为汝南县)、民国廿七年《重修汝南县志》,也都无此记载。所以,梁祝曲阜读书和红罗山读书,依据亦不充足。

1995年,山东济宁出土了一块明正德十一年(1516)梁祝墓记碑,该碑记述了当时当地流传的梁祝故事,称梁祝同请峄山先生授业。峄山属邹县。但该碑称梁祝故事出处不详,近日因南京工部右侍郎、前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崔文奎总督粮储途经此处,见梁祝废冢,甚觉可惜,乃上书朝廷,重修其墓,并请邹县前知县赵廷麟组织民间采风,记述了当地传闻中的梁祝故事于碑上。由此可见,在明正德十一年前,邹县是没有任何梁祝记载的,否则,赵廷麟就不会在碑上开门见山地说外记二氏,出处弗祥(祥通详)了。因此梁祝峄山读书,也只是一个传说的故事。但这个传说故事,在1516年前就有了。笔者查清康熙《邹县志·土地部·山川·峄山》附上下胜景中称:自炉丹峪下,迤西至梁祝洞,仅此一句,为何称为梁祝洞、是否梁祝读书处却没说。

宜兴历史上的梁祝读书处记载十分丰富。唐《十道志》(700年左右)云:善权山南,上有石刻曰祝英台读书处一。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梁祝读书处记载,它指明梁祝的读书处是在宜兴的善卷山。《十道志》是地理志书,可信度较强。宋《咸淳毗陵志·古迹》(1268)记曰:祝陵在善卷山,岩前有巨石刻,云祝英台读书处,号碧鲜庵进一步指出了梁祝读书处是善卷山的碧鲜庵。自宋至清,有11部史志都有这一记载。古籍中,关于宜兴祝英台读书处的记载更多,查实的就有18部。如明礼部郎中都穆(1459-1525)《善权记》称:“(善权寺正殿后有三生堂)右偏石壁刻碧鲜庵三大字,即祝英台读书处’”,明南京刑部尚书王世贞(1526-1590)《游善权洞记》云:“(到善权寺)至三生堂,观祝英台读书处;明宜兴县令谷兰宗(1526进士)在《祝英台近·碧鲜岩》词序中亦云:阳羡善权禅寺相传为祝英台宅基,而碧鲜岩者,乃与梁山伯读书之处也;明吴门四大家之一的沈周(1427-1509),在《碧鲜庵》的诗序中亦称旧传昔祝英台读书处;清陈维崧(1631-1688)、史承谦等也分别在《碧鲜庵》的诗、词序中称:相传为祝英台读书处;就连否定祝英台品格的封建卫道士、明尚书杨守阯也说:碧鲜庵,相传祝英台读书处

从明末张岱的记载看,曲阜读书处的传说可能与峄山有关。因为峄山毕竟有个梁祝洞而且,据明万历《兖州府志》与清康熙、宣统《邹县志》记载,峄山山南为大通岩岩下石洞弘敞,为孔子坐像。清乾隆《兖州府志》又称,峄山仰止亭迤东书洞相传孔子读书于此,故名。因此,很容易把梁祝读书与孔子读书、授业联系起来。无独有偶,在江苏宜兴的梁祝传说中,也有梁祝到齐鲁去朝圣游学的说法。明末副贡生许岂凡在《祝英台碧鲜庵》诗中咏道:女慕天下士,游学齐鲁间。结友去东吴,全身同木兰。宜兴、曲阜与济宁三地传说的巧合,也许并非偶然,恰恰印证了在宜兴碧鲜庵读书的梁山伯、祝英台,曾经到过山东孔孟之乡游学的可能。

综上所述,宜兴的记载最早最多最实,所以,只有宜兴善卷山的碧鲜庵,才是当年梁祝读书的地方;而梁祝游学的足迹,则可能到过曲阜或峄山。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