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关于网站 >> 网站简介 >> 文章详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杨海锋老师》(杭州最有温度的教育故事征集活动材料,2016.7,杭州市教育局)
作者: 发表时间:16-12-18 点击率:3544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记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杨海锋老师

“从他的故事,我想到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传统词语:读书人。传统中的‘读书人’大抵是这样一种形象:有判断,有坚持,有敬畏,有热心,信奉文化,信仰道德……”——《青年时报·青年评论》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下面我们要认识的这位十佳教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几乎完美地诠释了这句话,我们一起走近他……”——第三届“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颁奖词

他就是杨海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商学分院的一名教师,1977年生,从教15年来,不但在教学、科研、育人上成绩斐然,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方面更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公益之路。他的温暖事迹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曾得到东方卫视、浙江卫视、光明日报、青年时报、浙江日报等诸多媒体的采访和报道,曾被评为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最美杭州人——感动杭城十佳教师”、“我最喜爱的老师”等。

限于篇幅,这里只列举几件他在十几年里所做(且一直坚持至今)的很实在的事。这些事,都是他自发的,没有人要求他做(都是他用业余时间做的),他也从没有要求过一分钱报酬(相反他付出了很多),但他却十几年来一直非常有心地坚持做着,这在今天的社会里,真的十分难能可贵(尤其是作为一名理工出身、从教于商科的一线教师)。而他总是说:我只是做了一个“老师”该做的。

开办“经典会读”:君子以朋友讲习。每周日晚上,杨老师都会从家里赶到15公里外的学校,和自发而来的学生一起读经典、聊人生,至今已192期,风雨无阻。已经毕业的刘同学回忆说,“直到参加了经典会读,才觉得自己真正在读‘大学’”。

《浙江日报》的一篇专访《普通大学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独特路径——文化经典每周一课》中这样写道:“经典会读,成了这位普普通通的大学教师触摸学生思想的独特‘法宝’。和学生说贴心话,已然是杨海锋生活的一部分。在很多同学眼中,杨海锋老师是友,也是他们心中的光。更有同学说:‘杨老师,听了你的课,我才真正思考起我人生的价值走向。’

●发起“日新晨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起来,同学们,读书去!在晨曦和经典的沐浴下开始崭新的一天吧!青年日新,从晨读起!”这是杨老师向同学们发出的倡议。每周的几个清晨,天蒙蒙亮,杨老师就会到学校,亲自带领学生在校园里晨读《大学》等经典,和早起的同学们交流生活的感悟(他称之为“朝话”),至今已是第七年。有学生说,清早在宁静而充满朝气的校园里晨读经典,有“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感动。这晨曦中坚定的身影、琅琅的书声,已经成为城院清晨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

●开展“人文行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学期,杨老师都会带学生“人文行走”,如余姚参访王阳明的故居、到皋亭山寻找文天祥的足迹、到杭州孔庙瞻仰孔子和他的弟子等等,在行走过程中体会先人的精神、印证当下的人生。杨老师说,年轻人要读有字书,更要读天地间的无字书,知行合一。

●创办“无形书院”:在人生路上相提携。在经典会读、日新晨读、人文行走的基础上,杨老师创建了一个开放的、无边界的公益学习平台“无形书院”(“无形”取自《老子》),希望大学里多一些“生命的精神交往”。书院的活动还有私塾义教、乡村支教、人文沙龙等等,杨老师还曾不远千里自发带学生到四川的山里支教,为此放弃了学校安排到香港访问的机会。

有学生这样说:“晚上的会读、早上的晨读、周末的行走……在今天的大学里,愿意和我们这样‘朝’‘夕’相处,愿意这样用心地和学生一起做着看似毫无实利可得却很有意义的事情,而且能够多年如一日长期坚持,这样的老师,实在已经不多了!”

●创办“生生学堂”:愿有井水处,即闻弦歌声。杨老师还在社区创办了公益组织生生学堂义塾(“生生”取自《易经》),义务带领社区的孩子和家长学习中国文化经典,至今已有七年。随着居民们共同学习的氛围越来越好,社区邻里间关怀、信任也多了,正如志愿者张老师所说,自从有了生生学堂,小区的幸福感增加了杨老师说,这正是中国文化“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本义。

发起“公益赠书”: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十几年来,杨老师一直给在校的学生、刚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城里艰辛打工的务工人员等赠书,至今已送出上千本。他希望能以书会友,借有形的书籍流动,促成无形的精神流通。他常说:多一个读书人,社会就少一分浮躁之气

因为经常买书寄书,他曾送给经常上门的快递小伙一本他喜欢的书,这则温暖感人的故事还上了《青年时报》的善新闻,文中写道:“其实,这并不是杨老师第一次送书,几年前他就开始送书给学生。他送的书每一本都是花了心思的。除了要合对方的胃口、读之有益外,选择的出版社也很讲究。每一本送出的书,他还会在扉页写下一段赠言。一位学生十分感慨,他说,之前也读过很多杨老师送给学长的书,书中的赠语让他感受到爱与温暖。

“人心·人生·人文”咨询:推己及人,助人自助。杨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从读研创办“心灵驿站”主页开始,十七年来他一直坚持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渠道为校内外的求助者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大学四年里,如果没和杨老师聊过,绝对是一种遗憾”,这是在城市学院里流传着的一段佳话。杨老师说:“我自己在人生中遇到过许多烦恼,我只是希望推己及人帮助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正经历着烦恼的年轻人。”

创办“健心房”:以书疗心。杨老师与学校图书馆合作,在三楼大厅开辟了一个“健心房”,布置了温馨的沙发、别致的书架,还有他亲自编制的精美“书方”,定期举办沙龙(已开展了19期),引导大家通过阅读自助人生、疗愈心灵。有学生记者在报道中这样写道:“二十出头的年纪充满着困惑和矛盾,不要忘了在图书馆的健心房就有‘经师’和‘人师’可以指导和开解你。”

●开设公共课程:帮助安身立命。杨老师在学校里开有一门别开生面的、历史悠久已经开了22个学期)全校性公选课从内圣到外王,是城院人气最爆棚的公选课之一,还吸引了社会上的的朋友来听。学生们这样形容他的讲课:一门真正关心生命成长的课,就像在和朋友亲切地聊天谈心。

●开办公益讲座:再创讲学之风。杨老师还经常到各地的大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社区甚至到监狱做公益讲座,迄今已有几百场,其中有的还在杭州电视台、新浪浙江公开课等媒体播出。他希望能把这份文化的温度传递给到更多的角落。

创建公益网站:互联你我他

老师自费创建了“生生学堂”公益网站www.sssch.net,将他十几年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与大家分享,希望能与更多的人相互照亮人生。

 

 我常想,杨老师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而且愈发有声有色,那么满怀热情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慢慢地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这踏踏实实走的每一步,都让我觉得好暖好感动。他给今日的大学带来一股清风,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学之道’!”

从他身上看到很多古代士人的品质,放在古代,便叫‘君子’。尤记《论语》里的那句‘君子之德,风’,杨老师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他有一种力量。我们庆幸大学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让我们坚持着自己的坚持,梦想着自己的梦想,保持清醒却又充满希望。”

——摘自魏春梅《君子之风》(《梦想城》杂志)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