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电台媒体 >> 文章详细

20141215 西湖之声广播电台 “杭州意见”栏目 杨海锋(关于儿童经典诵读)
作者: 发表时间:15-01-25 点击率:3979

20141215 西湖之声广播电台  “杭州意见”栏目 杨海锋

下载音频

文字:

听众朋友大家好。

我今天关注的是都市快报上的一则新闻: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本周六开始2015年春季招生 今年将会新增童蒙诵读亲子班、古诗文诵读班。

因为我一直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儿童经典诵读的公益活动,所以看到有童蒙亲子诵读古诗文诵读这样的消息会比较关注。我想许多家长也正想了解小孩子从小诵读经典到底有什么好处,所以正好和大家说说儿童经典诵读是怎么一回事儿。

很多家长以为四书五经这些古文经典,小孩子不可能理解,所以没必要读,其实这是误解。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小时候听过一些话、看过一些书,当时并不理解,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慢慢有了领悟。我们是听了看了然后慢慢懂,而不是懂了才可以去听去看。小孩子虽然理解力差,但记忆力很强,吸收力很强,他们可以把这些经典古文装到肚子里,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慢慢就会理解——就像东西先吃到肚子里,在慢慢消化一样。中国古人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而不是等到理解能力强了,才可以去读这些文言文的经典,我问大家,你现在的年纪理解力够强了吧,但你有没有去读四书五经呢?文化是先有熏陶、浸润,理解是自然而然的事,而不是相反。

中国古代私塾教育,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小时候多多储备,长大才能受用无穷。我们可以想一想,为什么民国时期有那么多大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早年的私塾教育为他们打下了坚实的根基,从小就把中国文化里最精华、最有营养的经典装到了肚子里,比如巴金能背《古文观止》,茅盾能背《红楼梦》,杨振宁能被《孟子》,苏步青能背《左传》……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相比之下,我们今天许多人,读到大学,文化底子还是很差,写篇文章还捉襟见肘,因为我们在他们读私塾饱读诗书的年纪,脑子里只装了一些小明小红小猫小狗的浅薄文章,当然差别就大了。

所以我建议家长们,不要光顾着给孩子增加可以拿出来秀的才艺、知识,更要注重内在的文化素养、精神涵养,多陪孩子读读经典。其实不光是兴趣班,平时也能多多地带孩子一起读经典,方法很简单,如果孩子还不识字,就让他跟着你读;如果已经识字了,可以和他一起读,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重温中国文化的经典。不过也要提醒大家,经典诵读,文化熏陶,是一种慢功夫,不会立竿见影,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希望大家能从今天开始,和孩子一起拿起书,读起来,并一直读下去。

以上就是我所关注的新闻。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