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关于网站 >> 网站简介 >> 文章详细

“学校”的本来面目(及孔子的杏坛/佛陀的鹿野苑/柏拉图的学园……)
作者: 发表时间:14-11-05 点击率:9920

 

【学校 School】我认为,学校是由适合学习的空间所构成的环境。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在一棵树下对几个人讲述他的领悟,老师不晓得他是老师,那些听他说话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这些学生希望他们的儿女,也能听听像他这样的人讲话,于是空间开始兴建,第一所学校于焉而生。我们也可以说,学校的存在意愿早在那个树下的人之前就有了,这就是为什么最好让心灵回到初始的起点,因为任何组织活动,其起始总是它最美好的时刻。学校委员会给你个指示:我们有个好构想,不要在学校里装窗户,因为孩子们需要墙面来贴他们的图画,而窗户也会分散他们对教师的注意力。我想知道,为何教师应该受到这么多的注意?毕竟,外的鸟、匆忙找地方躲雨的人、树上落下的叶子、飘过的云、穿透的光线,这些都值得一提,它们本身就是课程。窗户,对学校而言尤其必要。你是由光造成,因此,你活着就必须体认到光的重要。你必须拒绝学校委员会告诉你关于生命是什么的话。没有光就没有建筑。

(摘自《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建筑精神》第一章“静谧与光明:路易·康的话注:路易·康(1901-1974),美国建筑师,建筑教育家,被誉为“20世纪最具独创性、最重要的建筑师”。

这段话,和我深深地共鸣。学校,本来就是一些真心诚意的人在一起探讨学问、追求真理,仅此而已。

 

(20141105)

早晨醒来之前,有几个意象一直在我脑海中徘徊:古希腊的学园(那幅著名的油画)、孔子杏坛讲学、佛陀鹿野苑说法。这些场景,曾经无数次在我脑海里出现过,可以说就是我心中对教育的愿景。这半梦半醒间所出现的意象,常常提示了我内心很真实的东西。

建筑大师路易·康说,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在一棵树下对几个人讲述他的领悟,讲的人不晓得自己是老师,听的人也不认为自己是学生,第一所学校就是这样诞生的。他还说,最好让心灵回到初始的起点,因为任何组织活动,其起始总是它最美好的时刻。

教育本来就一群充满生命活力、“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些以精神生活为乐、“诲人不倦”的老师,大家在一种轻松、自由、真诚的氛围中,一起聊聊天、谈谈心而已——我们永远不要忘了这最初原的形态和最初始的心情。(去年年终表彰会的那段VCR里,我也说起过类似的话)。

或许是昨天和钱辉的争论(本来以为让我开“国学基础”课会有很自由宽松的条件,结果还是拿体制的约束来要求,感到很无奈)以及晚上的讲课(100多人中,只有大约20来人愿意留下来听后半段课,但20来人之间的交流,更接近上述教育的初始形态),让心中产生了一点触动吧。

孔子杏坛讲学

徐悲鸿佳作:论语一章(讲学)

●释迦牟尼悟道后在鹿野苑说法

    

 

●柏拉图的学园

——苏格拉底用谈话法进行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

 

——雅典学院(拉斐尔的油画):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把不同时期的学者聚集于一堂。亚里士多德伸出右手,手掌向下,好像在说明:现实世界才是他的研究课题;柏拉图则右手手指向上,表示一切均源于神灵的启示。

●耶稣和他的门徒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