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e课堂·讲学之风 >> 内圣外王 >> 从人文讲起 >> 文章详细

我对“内圣外王”的理解(下)
作者: 发表时间:16-07-12 点击率:3525

 

有一段真至精神在内

 

   友又谓:“大抵圣贤学问,从自己起见。豪杰建立事业,则从勋名起见。无名心,恐事业亦不成。”先生曰:“不要错看了豪杰。古人一言一动,凡可信之当时、传之后世者,莫不有一段真至精神在内。此一段精神,所谓诚也。惟诚故能建立,故足不朽。稍涉名心,便是虚假,便是不诚。不诚则无物,何从生出事业来?”(《明儒学案·蕺山学案》)

我很喜欢刘宗周(明末大儒,因讲学于山阴蕺山,人称“蕺山先生”)的这段话。一个人能做成“信之当时、传之后世”的事业,一定“有一段真至精神在内”,而不仅仅是求功名心在起作用(两者的差别:前者由内而发,后者由外牵引)。真正的事业,都是从生命的最里面流露出来、生长出来、绽放出来的,是他内在的本心真性使然,而不是单单靠手腕智计技。梁漱溟先生在《朝话》中说:“凡是一个人在他生命某一点上,值得旁人看见佩服、点头、崇拜及感动的,就因他在这个地方,生命流露精彩

比如写文章吧,古人讲“修辞立其诚”(《周易·文言传》),为什么《诗经》里许多是田间地头农夫农妇的即兴歌谣,能流传千年而长盛不衰?就是因为上古先民天真烂漫、淳朴自然的性情,所谓真性情便是好文章”。为什么大多流行歌曲只能流行一时?或许因为它们只是无病呻吟或是情绪发泄、感官刺激,离内在的真实生命(无论是歌手的还是听众)尚隔了一层。仔细想想,我们做许多事情,都首先须是贴近自己内心、接通生命源泉的过程。比如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可是我们写的时候却讨厌旁边有人看;再比如歌曲是常给别人听的,可是许多歌手唱到动情处都会闭上眼睛,因为一个人首先要能进入自己的内心,才能进入别人的内心(“发自内心,才能进入内心”<贝多芬>)。

熊十力在《十力语要》中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一个人,如果只专注着如何迎合这个社会,反而不能与世和谐;相反如果退下来先把自己安顿好,却能真正于是和谐。我在优秀人物的传记中,不止一次地看过到过,他们的人当中都有过一次或几次“孤冷”的经历(有的是被迫的,有的是自己选择的),在那段时间退出来,里面对自己、发明自己,当然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达摩的十年面壁了(可参看我的另一篇文章关于退隐、复出的论述)。

与内在真实生命合一,便是“诚”(孟子说“反身而诚”,返回真我,与真我合一。我经常讲的“对自己诚实”。)“诚”就是贴着自己内在的真实生命说话、做事,所言、所行都发自本心真性(这就是前面所说的内圣功夫)。一个人贴近了自己的本心,也就是触及了人类的天性,也就是接通了天道的本源(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接通了宇宙生生不息的能量源泉,才能真正生发出真实的力量。《中庸》讲“不诚无物”,孟子说“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庄子·渔父》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周恩来早年有一篇习作名为《诚能动物论》,也可参照),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西方的管理学家认为,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世界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你,你也无时不刻不在影响着世界,要不是被世界所左右、所淹没,就必须自昭明德、心见性,从内里生出的真力量来,使自己对外界的影响>外界对自己的影响。梁漱溟先生说,“人的生命力强弱大小高下程度不等,方式不同。大抵其见出个性强创造力大者便发之自内者多,而受塑变于外者少,其所施影响于社会者恒过于其自社会所受的影响,是即所谓天才,所谓大人物。”“人必从慎独功夫(即我前文所述,在生命内里、己所独知之处下功夫)好学力行中才生出其活泼的真力量来。人孰不视听言动?然却有真伪之分。圣人无他长,只视听言动之一一为真耳。盖人有明德,是能自觉(知)自动(行)的。惜乎一般人顾自隔牵缠束缚之中,活泼自如的真力量发不出来。”《思索领悟辑录》之六、之四

真正开启了生命的人,他对世界的影响,总会显现出来,如孔子虽然他在世的时候,因为外部条件的限制,其影响力并没有真正显现出来,但几百、几千年后,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广。因为他本身修得这样一个通透的生命,这种显现是挡也挡不住的。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说:“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时间会过滤去表面的东西,留下最本真的东西。古往今来,有钱有权有势的人多了去了,而只有那些有真性情、真精神的倜傥非常之人,才能留存下来,为人们永久称道。

 

起伟大作用于历史者必是哲学家

    人必有知识见妥而后能作用。这作用还是不大的。必得在宇宙人生上有所透悟而后乃能起伟大作用于世。换言之,起伟大作用于历史者必是哲学家,不论他以哲学闻名或否。(梁漱溟《思索领悟辑录(之七)》

这些年来读书、观人、阅世,对梁先生的这句话越来越有感触,凡能起伟大作用于世、于史的人,一定是在宇宙人生上有所透悟的,一定是一位哲学家。我挑两位大家比较熟悉(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却可能比较陌生)的人:李小龙和索罗斯,看看这些“豪杰”内在的真至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像李小龙、索罗斯这样的人,我们还有幸看到他们内隐的部分,因为他们把那部分内隐的“精神”,写出来或者说出来了。但是许多优秀人物,我们是看不到这部分的,单单看他们呈现在大众面前的部分,我们很难触摸到他内在的精神本质。

李小龙

1940-1973,功夫电影巨星,截拳道创始人。中国功夫因为他而闻名于世界,英文词典里也因为他而有了“Kung fu”这个新词。

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影响力?一般人只看到他外在的光环,看不到他内在的“真至精神”,才是他影响力的真正来源。李小龙曾在华盛顿大学学习哲学,对中国的道家、禅宗以及西方的萨特、尼采等推崇备至。

列举一些材料,通过这些材料大家可以对他的精神底蕴、精神内核有所了解:《悟》李小龙大学时代的一篇哲学论文);《我是谁?》李小龙的一首诗);《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李小龙的武学著作,特别是第一章 武道释义 ,他不谈武术,而谈哲学。此书最近终于在大陆出版);《什么是截拳道?》 ;“遗失的访谈”(李小龙接受加拿大著名主持人皮埃尔·伯顿电视专访,他在这次访谈中生动地表达了他的哲学,如“所有知识最终都归于自我的知识”、“武术的终极目的就是如实地表现你自己”、“像水一样吧,我的朋友”等等);“李小龙与截拳道”(Legacy Productions Limited的一部纪录片);《李小龙的传奇人生(图集)》

下图是李小龙截拳道的哲学理念: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using no way as way, having no limitation as limitation.)。大意是说,武术是有法的,有限的,也就是说有规定的招式,有限定的门派,而武道是超越招数、超越门派的,是不受任何约束而完全自由的。

李小龙截拳道的哲学理念 李小龙的墓志铭

 ●索罗斯

1930-,金融投机家、社会活动家。1992年狙击英镑,投下巨额赌注打垮英格兰银行;1997年狙击泰铢,掀起了亚洲金融危机,被人称为“金融大鳄但他又是一个慈善家,私人生活非常简朴,对待慈善事业一掷千金。

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时听过著名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的课,并研读了波普尔所著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一书,受了极大震动,他后来的投资方式,乃至他的整个生活,都受了波普尔“开放社会”思想的影响。他把自己看作一个“未能实现当哲学家抱负的人”。早在1987年出版的《金融炼金术》中,他就试图解释自从事金融活动的哲学基础,2010年,他更是直接将他的新书名定为《超越金融:索罗斯的哲学》

这里,我摘录李宏对梁恒(索罗斯的中国事务顾问)的一段访问(原文见福布斯中文网):

李宏:我们都知道索罗斯是一位卓越的金融家,但多年来,他也总是在标版自己为哲学家。他的这种哲学金融家的身份在对冲基金领域里是没有的。这可能与他以前在伦敦经济学院专修哲学有关。你能介绍一下他的哲学思想吗?

梁恒:索罗斯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生意人。他成名后,给自己下的定义是:金融家、慈善家、哲学家。其实他更愿意把自己当作哲学家。外人绝不会想到这位叱咤风云的金融奇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哲学的问题,因为对索罗斯来说,哲学不是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而是他一生追求的志向。他的哲学生涯早于自己的金融投资事业,而且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早年就读于伦敦经济学院,师从哲学大师卡尔.波普尔,致力研究哲学问题。二十六岁时,他只身到美国闯天下,是有明确目标的。他告诉自己,努力奋斗五年,赚足五十万美金,然后回到英国去当哲学家。可是他没想到一脚踏进华尔街,就再也回不了头。但是,正因为他对哲学不是一般的爱好,而是视之为自己终身去追求和探索的最高理想,即使是在华尔街从事金融投资活动,他也会抽出很多时间埋头钻研哲学问题。

索罗斯的哲学思想并不复杂,但他就是几十年如一日,用这些思想去指导自己的金融投资活动,而且这些思想也是他建立开放社会基金会的基本原则。索罗斯认为,客观世界是存在的,人也是其中的一部份,人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或改变世界,但由于人对现实的了解天生就不完全,因此,犯错是人的天性。既然人有犯错的天性,那些所谓被人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就是不真实的。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人都不能控制历史进程。历史既不是由人的理念决定,也不是被某种客观规律所左右,而是在人的偏见和现实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过程。基于这个原则,他相信,既然人的认识有缺陷,那么人的社会也是不完美的。如果人能有批判性思维,就可以避免少犯错误;同样,正因为社会不完美,人才有可能去改变它,让它更加完美。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