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学问·生命的成长┃三“人”(人心·人生·人文)行 |
作者: 发表时间:14-09-17 点击率:4434 |
我最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人(生命)的成长;我将终生致力于的,就是帮助人(生命)的成长。
最切身的体验,来自我自己、我身边学生、我自己孩子的的成长。
我涉足文化、心理,读书、做事,初心不过如此,反求诸己、推己及人。
有必要反复地提醒自己,所学所思所做仅仅围绕我的“问题”,因为人生短暂,人有太多的时候会不自觉地被各种东西分散精力,从而使自己的人生偏离了自己的“生命主题”。
人心、人生、人文,在我看来,三者基本是同义的。只是,人心偏于心理的视角,人文偏于文化的视角,人生偏于生活的视角。
过去画过的几个图:
生命的学问
做了近二十年的学生,又当了十多年的老师,不知不觉三十多个春秋。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有一种十分真切的感受——似乎我们学得越多,生命越疲惫、越彷徨、越纠结、越浮躁;学得越多,生命越不不鲜活、越不清朗、越不通达、越不舒畅……
古人常问“读书所为何事?”,难道我们耗费这么多年的青春,只为把自己的生命弄成这样吗?我们所学,有多少是可以真正帮助我们安身立命的呢?若是身心不能安、生命不能立,所学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在我当老师没多久,就开始不安分地做起一些“不合时宜”、“不务正业”且“不自量力”的事情来——开设“不伦不类”的课(“从内圣到外王”)、创办“无形书院”、发起“经典会读”、创办义塾“生生学堂”、发起“日新晨读”、开设“人心与人生咨询”等等。
我的初心,如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在人生路上相提携为师友结合之本”,希望重拾生命的学问,以有益于当下的生命(自己的和别人的)。做这个网站,是希望把我这许多年来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整理一下,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认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相互勉励、相互帮助。
(杨海锋)
20131227补记:解答两点误解
1、不少朋友觉得我做的事情(无形书院、生生学堂、经典会读、日新晨读、心理咨询、阅读疗法、公益赠书等等)太散、没有聚焦、没有合力。
其实,对我来说,这些事情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的——“帮助生命成长”。对我来说,做这些事,只是在做一件事,而且我希望自己一生只做这一件事。
这件事无所谓成功不成功,我最关心的,是做的过程中,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是否有“生长”。
如果要为这些事情在形式上找到一点共通性,那就是,都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沟通,来实现个体生命的成长(这里的“沟通”,可以是经典读书会里的对话讨论,也可以是社区义塾里居民们的聊天谈心,也可以是晨读过程中同学间的相互感召……;这里的“人与人之间”,可以是学生和老师之间,也可以是我们与古往今来的大师之间,也可以邻里之间……)。
2、许多朋友把我看成是专门搞国学的、搞儿童读经的等等,其实我的本意并不在此。正如梁漱溟先生的一句话:“ 我始终不是学问中人,也不是事功中人。我想了许久,我是什么人?我大概是问题中人!”
我与儒释道、心理学等学问结缘,最初的动因在解决我自己人生中遇到的困惑、烦恼。
所以我不是什么学者,将来也并不想往学者的方向上去走。
我只是想简简单单地,帮助身边的青年朋友,也帮助自己,走好人生路,仅此而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