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教育者·且行且思 >> 笔迹心迹 >> 百度空间 >> 【课堂内外】 >> 文章详细

介绍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mind map)
作者:摘自杨海锋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2009-06-10 发表时间:13-07-28 点击率:6737

 

介绍一种思维工具——思维导图(mind map)

 

以前我上过一门课《创新管理》,是我更以前上过的两门课(《技术管理》和《创造学》)的整合,可惜大概是前年吧,课程调整时不幸被cancel了,觉得蛮可惜。也许这种课在多数人看来是可有可无的。

作为我自己,是有这么一个框架的,我在那篇“商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也提到过,一个人最重要的是精神素养,其次是思维方式,然后是必须掌握一门技能。《从内圣到外王》是第一个层面的,创造、创新的课是第二个层面的。其他的专业课程则是第三个层面的。

在创新课上,我每学期都要用一次课时间讲讲这个“思维导图”,这的确是一种蛮实用的思维工具,每学期结束后同学们都会对这种新奇的思维工具印象很深,而且还会在实际的学习工作中运用。现在课是没有了,但这种工具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介绍给大家……我结合自己的运用体会简单说一说吧(如果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进一步交流)~如果有机会我还想把它拿到课堂上来和大家分享~

 

下面两幅思维导图我上课的学生作业,是将我课程的部分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描述出来了。

 

首先是这种思维工具有什么用?

大家都知道我们说话、听讲、读书、写作等都是线性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字接一个字写,一个字接一个字听……但事实上我们大脑思维的原始过程并不是线性的,而是树状的,或者说网状的。是同时出现许多彼此相互关联的概念或意象,而不是以一个接一个的字、词、句这样的方式出现在脑海里的。

我这样说,可能还是比较抽象,比如说做笔记吧。许多人抄笔记都是按着笔记本上的格子一行一行记下来的。自以为记得很好,事实上是最不能体现演讲人的思维以及最不能调动听讲人的思维的。因为你记下来的这些信息在你脑海里并不是一行行下来的。所以你是把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阉割了!

顺带我要说一下,许多女生记的那种非常干净整洁的笔记同时也是非常没有价值的(它唯一的价值是应付考试以及借给别人应付考试)。最有价值的笔记应该是看上去很凌乱,但事实上很符合自己的思路。我打个比方,自己房间里书经常放得“乱七八糟”,我老婆会“帮”我放得整整齐齐好,可是这样一来我就找不着了……想必你应该能够理解我为什么说整洁的笔记反而是混乱的,凌乱的笔记反而是清晰的意思了吧。

当然,记笔记是整理别人的思路。另外,组织自己的思路,思维导图也很有用,比如你要准备一个发言,你会发现如果写一大堆带上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除非你想照本宣科),相反,画一张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最简洁明了又能即兴发挥。

 

然后是具体应该怎么画呢?

 

首先要准备一张大纸,小的纸张会限制思维。

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是一个中心和若干向外延伸的分支

1)中心。包括中央图和主题词。

首先在纸的中心画一幅视觉效果强烈的彩图(中央图)。中央图应该能吸引你的注意力,能触发你的无限联想。不要担心自己会画得很差,比如你画一只蝴蝶,第一次画你可能画得不像样子,但重要的在于你试过了,下次你看到蝴蝶的时候,会想到更仔细地观察它。这样一来,你会更加注意现实生活,你会对周围的世界“睁开眼睛”,

主题词可以用一、二个语词(名词或动词,具有强有力表达效果的词语)简洁、明确地表达,禁止长句的出现。能够用图像来描写的,尽量不用语言。图像更容易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从而增强记忆。

2)分支。由思维中心向外扩张分支。分支由表示联想的线条和绘在上面的图标或者词语(关键词)构成。在联想的过程中大脑应尽可能地保持自由,充分利用其创造性。所以在画的时候应该几乎没有停顿,不要太介意顺序和组织,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会自成体系,即使没有,也可以在画完后再进行调整。  

线条:接近中心的线条要画得粗些(近粗远细),以突显其重要性。在画的过程中,有些周边思想实际上比中心思想更为重要,可以把这些周边的线条适当加粗。不同的分支可以采用不同的颜色。

词语:每条连线上只写一个关键词,注意以一个词为原则,不要把词组甚至完整的句子写在分枝上。因为词组或句子表达了一个固定的意义,对其他可能没有形成开放的姿态。而单个的词连接起来更自如、联想空间更大、更自由、更多变。

图标:(图象愈生动活泼愈好;箭头表示图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对号、错号、星号、问号等容易辨识的符号)

 

关于整体效果再作一些说明:

Ø        整个思维导图的结构是放射状(Radiant)的,必须轮廓清晰,重点突出(任何在页面上突出的东西也会在你心里突出的),且有一定的顺序(顺时针或逆时针,因个人的习惯或主题内容可以自由决定)。

Ø        尽量多使用颜色,每一种色彩对每一个人都代表不同的意义。

Ø        字体、线条和图形尽量多一些变化,比用三维效果使一些重要因素“突显”出来。

Ø        多用一些能引起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体验的词语或图形。

Ø        思维导图的风格(Style)要有个人独特的风格。

 

最后,烧火不忘砍柴人,我们认识一下思维导图的发明人:英国的Tony Buzan——

    

这是一张怎么画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呵呵……

我自己备课时(特别是过去用备课纸备课时)常用这种方式,不过经过了修改,把线形和网状结构结合起来了——

下面我们再看几个图例吧,增加一点感性认识……

 

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学生或网友评论】

从内圣到外王嗯,如果完全按照他那样做是有点麻烦,但其精神实质还是挺值得借鉴的,这样的草稿或者笔记很有层次感、各个部分间的关系一目了然,而且具有开放性,可以把思路充分打开。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习惯作适当的修正,比如我喜欢用横的树状图的形式(上文中有)~  

2009-06-12 18:27

鲁布这个我从初中就开始接触了做起来不简单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就逐渐淡出了 

2009-06-12 17:48

苏铁驹罗素就是维特根斯坦的老师啊 

2009-06-11 17:25

苏铁驹回复从内圣到外王:也许是吧 

2009-06-11 17:21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苏铁驹:维特根斯坦应该是系统化、逻辑化的高手,他跟罗素交往很深。对于他,可能是系统化过头(否定之否定),而对于我们来说则是系统化不足。 

2009-06-10 18:46

苏铁驹有趣的事物阿!但怎么解释维特根斯坦式的思维构架呢?明明可以同样的进行系统化编辑,但维氏却不愿那么做,,,又是奇事一件 

2009-06-10 17:23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