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教育者·且行且思 >> 笔迹心迹 >> 百度空间 >> 【课堂内外】 >> 文章详细

予欲无言
作者:摘自杨海锋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2009-03-18 发表时间:13-07-28 点击率:1499

 

予欲无言

 

昨天,“苏铁驹”同学说杨老师你好久没在博客上写文章了。

其实这段时间,除了回复评论留言,本来就没有写过太多的文字。博客里的文章大多是把以前写过的东西整理一下贴上来而已。

我开博客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空间和思想最活跃的学生交流讨论。所以我不希望被误认为喜欢写文章的人。记得中小学时最害怕的就是写作文,搜肠刮肚也写不出什么来。修辞立其诚,说和写都应该是肚里本来就有东西,有思想有感情。也许是肚中东西还不够吧,呵呵。

我并不喜欢独白的上课形式,我更喜欢的是一小群有备而来,大家都对某个话题感兴趣(有备而来又感兴趣,这很重要)的学生一起相互讨论。

孔子当年的教学大抵就是孔子和弟子之间轻松愉快的聊天。

《论语》里记载:有一天,孔子突然说:“我不想说话了。”子贡一听很着急:“夫子您不说话我们怎么办呢?”孔子说:“老天爷又说了什么呢?不照样四时行,百物生吗?”(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论语·阳货》)

我希望在博客上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然互动总有一个人应该先说点什么——那就是我的课程。听过我的课,觉得有什么反驳质疑或者建议补充或者其他什么想法尽管提出来,然后我针对你的想法说说我的想法,大家切磋琢磨——这才是教学相长。

我把自己的上课就界定为抛砖引玉。昨天我还跟“古炙音”说,在课堂上,我常常会把我初步的不一定“正确”的想法抛到课堂上(但一定是我认真思考过的),是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从中引出问题。我本来就不是要告诉大家一个什么真理,但大多数同学因为习惯了灌输式的教育,觉得我没有给他们真理,觉得自己交学费不是来听你老师胡说八道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真要无言了。

无论是古中国的诸子、古印度的佛经、古希腊的对话录,为什么这些经典都用对话的形式记载,因为真理是一群追求真理的人相互切磋琢磨探讨出来的。

 

百度空间从内圣到外王学生或网友评论】

 

从内圣到外王三年来这门课不断地尝试新的形式,摸着石头过河,如今才摸到一丁点儿门道。事实上,从一开始,我们就希望讨论式,而我更是有一种情结,希望重现孔子式的,或者说书院式的自由交流氛围(而且是探讨学问)。这学期,如果莫来的话,我们会在每次900~1000作为讨论时间。开学以来周四大部分都是这样安排的。希望大家多提建议,营造更好的氛围。  

2009-03-27 20:55

勾引明月的沟渠回复从内圣到外王:杨、莫老师,其实你的课我最收获的实在期末那时候(上学期),基本都是讨论型的了,引发自身的思考,感觉成长不少。希望这学期这种形式的早点开始 

2009-03-27 14:16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勾引明月的沟渠: 你的想法我完全赞同,诗人写下这些话,事实上是在说服自己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而不是说他本来就想得很开。 你的话让我想起曾经在一门交叉学科的课程上做过的一个作业,其中就有这个观点。我待会把它写到我的博客中吧。我引上面那段话,主要是觉得这句:限制,不正是对于才华的激励和挑战、考验和召唤吗?只能捧着抬着哄着才能发挥好的才华叫什么才华?古今中外,我不喜欢怀才不遇的说法 

2009-03-26 15:45

勾引明月的沟渠回复从内圣到外王: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对于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的气魄和意境却是高,可我之前听过余秋雨先生的一个观点,我自己也很赞同:诗人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他们还在挣扎,正如普希金所说的: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将会过去;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而第二天的他就拿枪和沙皇火拼死了而后人大多想到的是他们诗人的睿智和坦然,殊不知他们比我们更脆弱、更无助。所以他们思考、挣扎,所以会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009-03-26 14:48

从内圣到外王前些日子偶尔看到王蒙的一篇文章,有段话挺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我最喜欢的诗句之一。多么乐观,多么自信。才总是有用的,有时候能够得到超水平的发挥,有时候则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然而,限制,不正是对于才华的激励和挑战、考验和召唤吗?只能捧着抬着哄着才能发挥好的才华叫什么才华?古今中外,我不喜欢怀才不遇的说法,比如贾谊,那种性格能承担重任吗?文人议论,有时候带有纸上谈兵的性质,何必那么自恋自怨自艾?千金云云,更妙了,千金的用途恰恰在于能够散尽,而且能够复来,一尽一来,这才是人生,这才是丈夫!大开大阖,大踏步地前进,大踏步地后退,这才是正道! 

2009-03-25 18:23

从内圣到外王困扰与纠缠会不会困扰与纠缠你,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2009-03-25 18:23

苏铁驹回复古炙音:学问向更大更深的层次上延展是来自诘问和纠缠吗? 

2009-03-25 17:50

古炙音回复苏铁驹:呵呵~无聊之辈的纠缠反倒是大成至圣的前提,如果不是各种观点理念的相互诘问和纠缠,知识和学问是不可能向更大更深的层次上延展的,所以百家争鸣才奠基出中华文化的底子,反倒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我觉得是中华文明悲哀的开始 

2009-03-25 16:53

我记得有一大二学姐戏称上莫杨两位老师的课为洗脑,且此女在大一修了这门课以后心心念念,到了大二继续跑来听课,乐此不疲。个人觉得很多时候思考跟表达是两回事,很多观点实在很难表述,大概是因为这样所以看到有人表达出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就会很高兴。思维么,不管怎么说,都比语言或是文字的表达要快得多,所以总有没事跑这么快干什么啊我抓不住的腹诽。 

2009-03-21 23:10

铁驹不是抹不开”.而是在课堂上,真的讨论起来,其实参与的人将会很少,大多数人都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来上这节课的,对于他们,跟多的是想听到一些肯定的观点,害怕一些所谓"思想的精英"会嘲笑他们的浅薄,驹以为憾事,加之许多功名之事的困扰,些许无聊之辈的纠缠,想学"大成至圣"是不可能的了 

2009-03-21 14:24

从内圣到外王回复古炙音:那时候你说想通过征友的方式办一个读书俱乐部,我说这个想法非常好。但最终未能办起来,大概这就是你所说的遗憾吧。我记得那时对你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别想那么多,先做起来再说。其实也是对自己说的话。因为我知道自己也是喜欢思考甚于喜欢行动的人(既有思想力又有执行力,那就是内圣外王了,呵呵)。你在留言里跟莫关于与自己斗争的话题有过讨论,其实斗争一词不妥。不是跟自己斗争然后征服,应该是接受自己然后超越。接受自己的弱点,然后去做该做的事情——顺应自然,为所当为。开这个博客,也有许多人认为博客上讨论内圣外王的问题不现实吧。我当时的想法是反正开起来再说吧。还是这句话:即使错误的行动也比没有行动来得好。因为去做,也许还会有一丁点的希望,不去做,则毫无希望。 

2009-03-21 11:29

古炙音其实当我看到杨老师的空间越来越热是有点遗憾的,当初自己也有这样一个想法,可是没去办,不过我感觉这样还是离我和杨老师的梦想差了一步,我们什么时候才可以在内圣外王的课堂上有这样的活跃?为什么在这留言的同学们到了课堂上就会抹不开~我觉得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其实更可以开发大家的思想。 

2009-03-21 02:04

古炙音修辞立其诚!这个话真是好!《文心雕龙》也就情采一章可以读读 

2009-03-21 01:49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