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活动记录 >> 文章详细

2012-05-21 无形书院 经典会读 第六十四期通知 & 第六十三期大团圆【内有照片】
作者:杨海锋人人网日志 发表时间:13-05-04 点击率:2077

第六十四期通知

1.时间:2012527(周日)晚19:00

2.地点:文五405

3.内容:读《周易》泰、否、同人、大有四卦。 

4.来时请带文本、带茶杯。务必提前到达,我们七点准时开始!

 

第六十三期大团圆

本期非常难得的是,许多我们书院的老成员都来了,济济一堂。他们不久就要离开学校走上社会了。

趁这个大家都在的机会,请来了在北京一耽学堂做了六年义工的朋友唐鼎峰与大家交流。他2002年大学毕业后直到2008年,一直在做着没有收入的专职义工,坚守着文化公益的清贫事业——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魄力——这是真正的知行合一,学问与人生的合一。

我们读圣贤书,更重要的是用我们自己的生命承载、见证我们所读的书,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年年初,和一耽学堂的创始人逄飞以及多位老义工有过一天深入的交流,深切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气质。附上之后逄飞的一封回信:

杨海锋兄好,昨日晚间到京,旅途急促,两日往来,虽有小劳,却无委顿,一者义工结婚,是最振奋事,二者和各位杭州伴侣终于见面一叙,没有多谈,但中心相通,知道改日此道不孤。

薛仁明师长文章今早起来看了,这位伴侣是清爽人,真难得,若生在大陆,相信不但不妨剖判明细,而且必定会找出身机之路。

高校晨读没有时间深入互换,不过你心中已有一个较稳当的分寸权衡,执行中来,轻易的不会失略,相信会更好。鼎峰晨读方面是一点点结实过去,学理和组织都很清爽,他原先在学堂和中国公民大学带读,影响了北京的一大批人。

我简单体会,青年晨读是个小实验,小中见大的人文社会实验,是一个建立“学团”的实验,是要在现实社会环境中最为见出中国人精样子力的实验,最要功夫。原典一个向上提掇,接上文明保守,公益一个旁侧牵动,连着现实关切,中平是我一个道义精神,滚涌源出。这格局就是我们修行做事、公益修身的妥?处置。

在这一期生命中,中国文明要有大用,然则目前社会浮泛者多不关痛痒,只是拿来说话,或有完全不相搭的;但道诚非虚拟,条条接引,必慢慢有成实秀。与各位正人共勉。

附杨海锋推举:薛仁明——关于两岸读经(节选)……

 

参加人员:

1 唐鼎峰
2 李靖
3 张涛
4 姚誉州
5 俞晓琳
6 张尧
7 厉世益
8 贾李曦禺
9 徐凌啸
10 王鹏辉
11 汪雨露
12 魏春梅
13 陈育
14 陈彼得
15 赵文扬
16 樊骏
17 范佳铭
18 潘巨亮
19 丁科
20 张炯
21 张正帅
22 刘炬灿
23 陈璟
24 孙秋
25 洪梦华
26 张琛
27 赵宣永

(选)

(选)

 

 

 【评论】

 

范佳铭: 昨晚让我想到了会读最初几次的情形

回复 2012-05-21 23:45

范佳铭: ==手机码字不小心就发出来了,续:当然那时候更多的是辩。我还是非常乐意这种讨论的,甚至觉得这种讨论思辩才是更关乎生命本身。但结果常导致几个人的讨论和一群人的听众…实也尴尬…

回复 2012-05-21 23:50

范佳铭: 昨天回去之后,突然意识到,难得次怕也最后次大家都在,竟这样个凝重的话题中过去了,真特别特别伤感。往后各奔东西,东西南北。炬灿说了句:有的人恐怕这一转身,一辈子都見不到了……真真如此,却只有眼睁睁看着指间流过。。。

回复 2012-05-22 00:02

范佳铭: 想这两年,读什么书都没比这情义重的。有缘这些良师益友,也算没白来城院一遭了。而事情总是这样,得到越多,沉浸越多,就越放不下,越舍不得。理性想得分明,聚散离合的必然,感情上却傾向着常聚不愿散。哎…

回复 2012-05-22 00:16

范佳铭: 再思考下关于昨天讨论内容的吧,这回复全当会读感想了,虽然乱了顺序><…记得那次多宝讲寺,上师说了多次的“为己之学”,只这一句足矣。我们会读,花费时间精力,若不是图个心里的向往,那是求个啥呢?说传统文化,我也是极排斥“推广”一词,一说就有目的了,就不纯粹了。其实抛开传统也是无可厚非的,不是因为民族、国籍,甚至以表现爱国——这都是虚无的。若一定要说原因,只是因为贴近了喜欢了。跟别人没关系,只关乎自己。

回复 2012-05-22 00:38

范佳铭: 续上。虽这样的结果是难以外化,但我实在还没能给 外化 找到个理由。我完全无法说服自己去影响他人。一来,怎知别人是你的思维模式下的(我总是觉得别人说得很有道理或说得通,包括对立着的派)。二来,若不是出于甘心乐意,推广又有何用?…这点是我一直不能解的……所以老师、老师 所办的这些活动、号召,这种向外的“流露”实在是让人敬服的,这得要多强大才能外化捏?

回复 2012-05-22 00:58

范佳铭: 莫非是男子才能有 向外扩张的霸气,女的总是会少这一层?…这点或真?…扯远了。哈~

回复 2012-05-22 01:06

范佳铭: 昨晚还说到ZF扶持之类的问题。这也是相当尴尬的。但子恒说的 文化领域的无ZF,这点非常认同。文化就应该是自发的,浸润在日用行常中的。甚至一提“文化”都算扼杀,本该“日用而不知”。现在却大提 文化产业 ,真真太罪过了……说说我较能接触的昆曲,真不知道把它弄的奢华,才子佳人,极尽地“雅”,会是扼杀还是新生。它本来质朴得很,生活中粗俗段子多去了,若奢华 在其细腻表演,在曲家对音韵字读的苛刻讲究。那时候是活生生的。一旦刻意去发扬提倡推广个什么,就变味了,就像老师说到的,就有一批人苍蝇逐*似。… 又想到 传承 创新 问题…创新这词一说出来也太罪过了。

回复 2012-05-22 01:39

范佳铭: 想到昨晚坐我对面那位同学提出的可能性:即先推广,网罗进来再教化。我实在也无以反驳,虽然我不会倾向这样的方式。但着实无以反对,甚至很能理解,换个角度,着实可行丫!——只是当下的我不倾向接受这种。。这也是种很矛盾的情况哎!

回复 2012-05-22 02:00

范佳铭: 不码字了。没整理略乱,怕不堪看了……回头理下顺序。 总之,昨夜收获颇丰……又许多遗憾。往后东西南北怕再聚也难。犹记前年初雪,小聚龙江 有十年之约。愿那日得聚,情义依旧。

回复 2012-05-22 02:13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