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无形书院·大学之道 >> 经典会读 >> 活动记录 >> 文章详细

2011-10-08 无形书院 经典会读 第三十九期通知 & 第三十八期总结
作者:杨海锋人人网日志 发表时间:13-05-03 点击率:1769

第三十九期通知

1.时间:20111016(星期天)晚19:00

2.地点:文五405

3.内容:继续读《礼记·礼运》,上次读到刑肃而俗弊,则民弗归也。是谓疵国。,请认真研读礼运篇剩下的部分。

4.还是希望大家能有备而来。

 

第三十八期总结

此次,我们谈到中国民间(尤其是广大农村)礼乐风景的水深浪阔、生机无限,这积淀了五千年的深厚底蕴在如今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几近瓦解,这就相当于破坏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基石。虽然中华文明历经了数不清的“城头变换大王旗”,民间温良淳厚的礼乐风俗却能不动如山,中华文明曾经的优秀儿女,都是从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孕育而生的。如果这块土壤变得贫瘠,那么,中华文明也会变得更为浮躁甚至枯竭。

心得分享:

A佳铭:

我发现表达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来解释会读时感觉没表达清楚的事情。。。还是世界,社会,人的发展想开去。
最初是,一点破之后 熵增方向发展:
初始的混沌一体(,或比拟的泥球、细胞)有分别,如同分化的细胞,不同功能。也可以是道生一生二生万物越分越细,名物数度纷乱不胜其繁,如同当下愈发细化繁琐的社会分工。细化后的趋同。泥球沙粒越分越小,越小越细越变得没有差别。熵增就是趋同吧,我相信,趋同不止是能量上的,物质上的也是,当它不断变小,不断接近现在,变成 很多很多 无限小 又几乎一样的东西了。再极致一点,就是 无穷多 的东西的集合,(数学上解无穷个无限小相加问题,是不是会根据另外的些条件有不同答案?。。。这我忘了,但依稀记得很多时候会等于1)。
总之,这个集合,就可以是的本身。没有数量、大小和内容成分的问题,全然已是最初的那个东西的状态了。由此可,无限发展下去还是本源的

关于上面的些许说明:
1当然每颗沙粒含有泥球所有的,如同人身上的每个细胞都含有人圈套完整基因一样。但我觉得,沙粒更就是泥球本身。
2记得之前佛学的那次讲座庞文尧老师说过”“的事情,已说明白了物质由组成的必然。于是,该消解掉泥球沙粒的大小问题。小大的概念也是定义出来的,在没有观察者和观察对象概念的时候,也无所谓小大。
3关于能量守恒问题,我更愿意相信的守恒。如果硬是要物质能量分别开来说。最初的,是能量,一点破就是个 高能量物质,分裂分化,个体能量降低,数量增加,(内能消耗成各种能)于是我们说能量守恒,然后,物质细化到无限小,数量无限多时,也就是熵增到极大,(内能消耗,理论上会越来越冷么,然后越来越不动)万物静寂无声,不再有消耗和熵增,却重新含有本初的那个能量。这大约就是个循环吧!
4我一直相信物质精神终究是统一的。暂用物质能量来说。能量或许可以单独存在。但一点破、一去看就兼有物质能量两重性了,薛定谔的猫一样,观察决定状况。不作用于,如何得见?但有物质存在必然是有能量的。没有绝对0度,有质量,内能就一直有,直到它消解分化得无大小质量。
5不知道这趟轮回中的人类会以这样的方式自我灭亡,或者说重生的等待。真的,这是种无法遏制的败落,问谁能力挽狂澜?或者就该让它如此去吧~也不是什么败落。好像清晨的空气,过午渐混(昏),渐而日落,万物昏沉沉睡去死寂般。过了子时一阳初动,续而日出,万物新生,又个轮回。
==不知道这样是否算勉强解通,自己这里看着似乎还算明白吧。

 

本次参加人员:

1.        赵宣永

2.      王鹏辉

3.      徐凌啸

4.      范佳铭

5.      洪梦华

6.      樊骏

7.      陈彼得

8.      李靖

9.      丁科

10.  魏春梅

【评论】

陈育: 佳茗,道应该就是道。若用逻辑分析来认识它,反而会越加迷糊,或者是一时的清楚。昆曲我不懂,有人说那很美,或许那就是道。@范佳铭

回复 2011-10-12 23:11

杨海锋:  回复陈育:对,道超越逻辑~

2011-10-13 10:50

范佳铭: 回复陈育:我觉得道应该可以通过 归纳、假设、推理来接近,却不能证明,因为它是全体,无外可证,自己不能证明自己。不知道这算不算逻辑呢?喵~

回复 2011-10-13 13:27

杨海锋:  回复范佳铭:道超越逻辑,又不离逻辑~逻辑的阶段对我们一般资质的人是必经的~

2011-10-13 18:20

范佳铭: 回复杨海锋:恩(*^__^*) 逻辑的比较能接受。。。

回复 2011-10-13 19:44

陈育: 回复范佳铭: 所为山色有无中。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2011-10-14 20:28

范佳铭: 回复陈育:喵~偶觉得更像 只缘身在此山中 ~嘿嘿

回复 2011-10-14 23:02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