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跳过导航链接 >> 首页 >> 媒体关注 >> 纸质媒体 >> 文章详细

2012/05/10 《时尚周末》 第123期 09心随阅动版块 杨海锋 国学老师也麻辣
作者: 发表时间:13-06-17 点击率:4848

è链接:网络版

ø(图片可点击放大)

 

杨海锋 国学老师很麻辣

【心随阅动第二期我来做主讲】杨海锋: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师,无形书院发起人,生生学堂公益私塾创办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作为杭州图书馆“我来做主讲”的第二期嘉宾,杨海锋不久前在杭图作了一个“经典诵读——为孩子奠定一生的文化根基”讲座。第三读者交流区坐得满满当当。这位本科学理工、研究生读管理的工商管理系老师,却在经典诵读教育上闹出了很大的动静

为什么要读国学经典

    他曾被学校评为“教师教学基本功第一名”和“学生最喜爱的老师”,在课堂上相当受欢迎。比如这次讲座,他首先回答有些家长们的疑问:让孩子们读四书五经之乎者也,有没有坏处?他拿电影《建党伟业》海报上的名人来说明:蔡元培是前清翰林,张謇是前清状元,陈独秀考秀才第一名,毛泽东读过“六年孔夫子”,孙中山读过六年私塾,李大钊、胡适读过9年私塾……他们几乎清一色都是饱读四书五经、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染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杨海锋又举了现在小学课本的一篇《两只鸟蛋》做比较,“现在的课文让孩子背诵有何意义?有位家长就和我说,这种文章背一百篇,孩子的脑袋也变成鸟蛋了!”

杨海锋认为小学三年级以下的课文基本都是讲“小猫小狗或小明小红,这样的白话文根本不用教”。他将中国经典国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经和子,包括《论语》《孟子》《老子》《庄子》还有五经;第二个层次,集和史,包括《楚辞》《文选》《唐诗》《宋词》《史记》等;第三个层次,蒙学读物,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

另外,他和杭州的青年诗人交流过学习写诗的问题,他们的意见是多背古诗,先背《诗经》《楚辞》《汉乐府》,而不是诗词顶峰阶段的《唐诗》《宋词》。杨海锋把原因归结为《诗经》《楚辞》是中国诗歌的根本和源头的缘故,“唐诗再好,也是从这根本上开出来的花”。

“读经典一部胜读杂书万本。”杨海锋一直坚持,“家长不用担心孩子读经会读成书呆子,读成书呆子比做麻将呆子、游戏呆子要好”。

为什么读经要从娃娃抓起

    为什么读经典要从娃娃抓起?因为13岁之前是读经最好的年龄,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儿童记忆力强、理解力弱,大人记忆力差、理解力强。年龄越小的时候记下的东西越刻骨铭心。”杨海锋还引用了明末清初江南大儒陆世仪的一句话:“凡人有记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识未开,则多记性,少悟性。十五以后,知识既开,物欲渐染,则多悟性,少记性。故凡有所当读之书,皆当自十五以前使之读熟。”所以,他建议让孩子们“不求甚解,只求熟读”就可以,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好读书,不求甚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懂,随着生命的成长,自然慢慢会理解、运用。不是懂了才能读,而是读了才能懂。”

他还提出家长们平时可以在家里让孩子们多听一些经典诵读音频,也能加深印象,总比听电视里那些吵吵嚷嚷的声音好。

用古人智慧服务当下人生

    现在国学很热,但杨海锋很不屑,“我说国学热是一场虚热,有些只是作秀。经典起到的只是启示作用,但它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我们不要去神化它、炒作它,而是要老老实实地去了解它、体认它”。

 他也经历过困惑的时期,读了那么多年书,发现教育体制没法解决人内心的问题。后来他在国学经典中找到了精神上的出路。杨海锋经常引用《大学》和《中庸》开篇的两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他说,大学的宗旨,以及教育的精神,就是在率吾真性、明吾明德。他在学校里开了公选课《从内圣到外王:传统文化与当下人生》,讲怎样从内在修养到外在做有意义的事,最多时有近400人听。每周六930-1100,在学校的办公室开设生生学堂·经典诵读班,“生生学堂”取自《周易》“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每周日晚19:00-22:00,开设针对大学生的无形书院·经典会读班,“无形”取自《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每周一、周三、周五晚上,他还在所居住的九堡金雅苑社区开设了一个小时的读经班。

    经过几年的带领,孩子们的国学功底增强了不用说,行为肯定也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杨海锋所体认的国学,“反求诸己,从身边很简单的事做起。成年人读国学,重心并不在读书本身,知行合一才是根本原则”。

Links

杨海锋推荐国学经典书目

    如果想了解一点国学经典的概况,可以看看朱自清的《经典常谈》。

    读经典,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都最好先撇开解说,直接面对原文,比如找一些大字、注音、没有任何注释的版本,反复诵读。等到原文读熟了,可以借助一些前人的注释。但古往今来的注释不计其数,适合当代普通人读的并不多。我的选择标准是:大家(大师)写给大家(大众)看的,既有功力深厚又能照顾到当代普通人。

    以下几个版本,可供参考: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钱穆《论语新解》(三联书店)

杨伯峻《孟子译注》、《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

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

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梦鸥《礼记今注今译》(新世界出版社)

屈万里《尚书今注今译》(新世界出版社)

 

 

个人微信号(yhfyanghaifeng);微信公众号(cnsdww);
新浪微博(杨海锋_从内圣到外王);电子邮箱(younghf@163.com)

版权所有:©杨海锋     浙ICP备13007266号

浙公网安备 33010402001187号

信息产业部备案管理系统